前言:醫學上對便秘的定義:
指每週解便次數少於三次或排便用力且排出乾硬的糞便。至於多久解便一次才叫「正常」,必須視年齡、飲食習慣和日常活動及個人體質而定,正常排便的定義是三天一次或一天三次都是正常的。
一、除了上述症狀可能還有以下症狀:
1.糞便過於乾燥和堅硬,造成排便困難和疼痛或肛門撕裂傷。
2.排便後仍然覺得肚子脹,感覺沒有排乾淨。
二、造成便秘的原因
便秘是一種普遍的症狀,但卻會讓人覺得非常沮喪、憂鬱、恐慌等等。現代人匆忙的生活形態往往就是病因,例如:趕上班、趕公車而不排便。
慢性便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訊號,例如:結腸癌和糖尿病等。原因可能如下:
1.習慣食用低纖維質的食物,如:精煉米製品、漢堡、薯條、肉類、加工後之豆製品、魚等。
2.每天喝水少於1000cc。
3.不常運動,身體代謝慢。
4.便意強烈的時候沒有馬上去排便。
5.情緒問題,可能今天你很不爽就不想大便
6.某些藥物或營養補充品之副作用。
三、便秘會引起那些的併發症
便秘一般不會對健康有重大的影響,但若沒有妥善的處理,可能會有下列併發症:
1.糞便阻塞。
2.直腸或乙狀結腸潰瘍 。
3.肛門撕裂傷。
4.腸扭結。
四、如何預防便秘呢
1.大便習慣訓練 :
排便訓練可改善便秘,最好排便時間為早餐後,可於早上飲用大量開水後坐在馬桶上,身體略向前傾並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鐘方向按摩下腹部,以增進腸胃道蠕動,促進排便。
2.規律的運動:
每日步行二十分鐘以上,養成運動的習慣,適度的運動可讓腹部運動進而促進腸胃道的蠕動,以減少便秘。
3.攝取足夠的纖維素:
含纖維素較高的食物及蔬菜類,如:芹菜、豆類、甘藍菜、麵包、地瓜、麵條、玉米、燕麥、馬鈴薯及乳製品等,另外市售燕麥片製品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,1公克的纖維(約一塊餅乾重量)可增加20倍的糞便量,可使糞便比較濕潤柔軟且量多,易於排出,亦可預防或紓解便秘。
4.避免刺激性食物,如:油炸食物與酒精性飲料等。
5.每天攝取1500cc以上的水份(在不限水的情形下)。
6.放鬆心情及保持情緒愉快。
7.儘量避免自行至藥房買軟便劑或瀉藥,也應避免長期使用通便劑,以免造成對藥物的依賴。
8.可裝置坐式免治馬桶,每天固定時間坐於馬桶上以沖水刺激肛門,促使肛門擴約肌收縮進而排便。
9.如症狀未改善,應至醫院求診,勿私下買軟便藥物或瀉藥,必須經過醫師評估。
0 留言
請保持友善、尊重唷!任何不法、釣魚留言等等,依法送辦處理